精彩看点 | 功能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24科技活动周
发布时间: 2024-05-27 15:14:52 作者: 来源: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2024年5月25日,功能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放射影像研究中心/磁共振研究中心举办的2024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共有来自广州暨南大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嘉祥外国语学校、列五中学、成都外国语小学、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等32所单位共59位儿童、中小学生及社会人士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

合照11.JPG

活动特别安排功能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为参与者进行科普讲座。

科普讲座合影.jpg

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田肖和教授为大家讲述了《科学与生活》。田教授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大脑的奇妙世界,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脑屏障在保护大脑健康中的关键作用。田教授还设置了“关于大脑的趣问趣答”环节,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和互动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田肖和3.jpg

田肖和1.jpg

田肖和2.jpg

成都市科普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文雨婷老师为大家讲解了《通过大脑影像探秘精神世界》。在浩瀚的未知世界中,精神影像学是为我们揭秘大脑奥秘的一把钥匙。认识大脑,是开启未来世界的第一步;了解精神疾病,是保障心理卫生健康的一道屏障。她用专业知识,通俗易懂地带领同学和家长们共同探索了脑影像与精神世界,希望通过科普,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精神障碍与心理疾病,让健康惠及大众。

文雨婷1.jpg

文雨婷2.jpg

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Senior Fellow 黄晓琦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精神影像走向国际舞台》的讲座,阐述了精神影像学的发展史,展示了团队丰富的研究成果,体现出我国在精神影像学领域始终走在国际领先地位。

黄晓琦1.JPG

黄晓琦2.JPG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磁共振扫描手段、脑磁图机制、经颅磁刺激技术等,活动组织大家前往转化医学大楼对应实验室进行参观及设备体验,窥探精神影像学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奥秘。

一、参观PET/MR精准诊断平台,讲解人:贾志云教授

PET/CT 即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整合设备,图像进行同机融合显示。同理,PET/MRI 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整合设备,融合了 PET 对病灶的敏感检测优势和 MRI 的多序列成像优势。

贾志云教授带领大家参观了转化医学精准影像中心的 PET/CT 和 PET/MRI ,对设备进行了专业介绍,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高端影像检查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是在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研究中,它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展示典型的病例图片,大家对这些设备的强大功能和广泛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贾志云1.JPG

贾志云2.JPG

 二、参观15T转化医学影像平台,讲解人:赵羽副研究员

15T 转化医学影像平台包括7T超高场磁共振、5T 超极化仪以及3T 高场磁共振。15T 作为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精准成像核心功能平台,本次活动中,赵羽副研究员向参观者介绍了其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以此探究疾病的结构、功能及代谢等多方位信息,为转化医学提供更多疾病探索的可能,助力精准治疗。

赵羽1.JPG

赵羽3.JPG

三、体验脑磁图的工作机制及应用,讲解人:孙伟老师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性神经影像技术,通过记录大脑自然发生的磁场来绘制大脑活动,可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及评价脑活动状态。脑磁图展示作为本次实验室开放活动的亮点,不仅搭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还为参观者揭开了大脑活动监测的神秘面纱。这项前沿技术以其非侵入性、高灵敏度的特点,成为探索大脑奥秘的强有力工具。活动中,孙伟老师不仅为大家讲解了脑磁图的工作内容,还带领小朋友体验了一次模拟的脑磁图扫描过程,感受了从外部平静到内部活动翻涌的大脑秘密。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介绍与体验,本次脑磁图展示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脑科学领域的浓厚兴趣,也加深了公众对于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的理解。未来,这些年轻的心灵或许就能成为推动脑科学发展的新星,继续照亮人类对自我认知的无尽探索之路。

孙伟1.JPG

孙伟2.JPG

四、体验经颅磁刺激仪,讲解人:李雪、李静老师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指通过线圈中交变电场产生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引起神经活动的改变,从而达到神经调控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于精神神经类疾病的治疗,例如: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偏头痛等。本次活动中,李雪老师介绍了 TMS 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演示了运动阈值的测量过程,将 TMS 作用于大脑拇指运动区从而引起对侧拇展短肌抽搐。期间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直观体验了 TMS 作用大脑皮层及手掌心的感觉。本次参观活动让大家对 TMS 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激发了大家对神经调控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

李雪1.JPG

李雪2.JPG

五、有趣的心理评测,讲解人:陈桃林副教授

神经心理测评是用于脑功能评估的一类心理测评方法,是研究脑与行为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神经心理测评的心理或行为的范围很广,包括感觉、知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和思维,涉及脑功能的各个方面。本次活动陈桃林副研究员介绍了神经测评中心测评室的主要工作内容,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多项经典行为认知任务,并对每位测试者的表现进行点评。期间大家兴趣高昂,踊跃参与,积极提问。经过学习和体验,大家对脑科学与神经心理测评有了更多的了解。

陈桃林1.JPG

陈桃林2.JPG

2024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持续进行中,感兴趣者仍可参与以下活动:

一、科学大咖在身边

时间:2024年5月25日-2024年6月1日

地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医学大楼一楼

内容:功能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学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40528084207.jpg

微信图片_20240528084208.jpg


二、明日之星——科学与未来

时间:截止至2024年5月31日12:00

方式:以下活动任选一项。作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 FMkeylab_sc@163.com。我们将评选出优秀代表作,于6月1日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发相应纪念品。

1、科学小论文

要求:原创论文,选题以作者本人在科技探索中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获得的知识或发现为主。

人数:主创人员仅限1名。

形式:Word 文档,400-800字。

2、科幻手绘画

要求:原创作品,体现少年儿童对未来大脑科学研究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未来脑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应用的情景。画种、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

人数:主创人员仅限1名。

形式:JPG 格式,300dpi 分辨率。

 


上一条:
华西磁共振研究中心吕粟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27次全国放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