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至10日,华西磁共振研究中心(HMRRC)专家赴“宜宾市领军人才工作站”,参加了由宜宾市医学会主办,华西神经精神影像川黔联盟、宜宾市医学会放射专委会、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精神疾病磁共振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华西神经精神影像川黔联盟年会”会议。
在开幕式中,宜宾市医学会秘书长梅玫女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龚启勇教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心足教授、宜宾市医学会放射专委会主任委员曹跃勇主任做开幕式致辞。
龚启勇教授在开幕式中提到,精神疾病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高负担疾病,但其病因不清,机理不明,主要依赖医师的临床经验,加上社会偏见与歧视,因此为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带来极大困难。龚启勇教授相信,本次会议紧紧围绕精神疾病的影像诊断,能够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精神疾病影像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
本次会议中,龚启勇教授作题为“精神影像学新进展”的报告。龚启勇教授提出了脑结构行为偶联假说,且他在精神疾病领域的研究不止停留在理论,更是走向了临床。但其同时他提到,目前我们还面临着“精神影像发展在临床转化过程中仍存在障碍,精神疾病本身具有不均匀性、影像指征潜在的病理机制不明”等挑战,因此,对于精神疾病还需要长期的、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吕粟教授报告的题目为“精神影像的临床转化:机遇与挑战”,他指出目前存在一个现状是,大部分病人用药不规范。作用于精神疾病的药物一般需要持续服用至少6周,才可判断该药物是否对精神疾病有疗效,但许多病人及家属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即认为药物无效,这是不科学的。且吕教授还指出,长期用药对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尤其在疾病后期,用药效果较未用药有明显优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磁共振研究中心的贾志云教授、黄晓琦教授、月强教授分别做题为《多模态脑成像技术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强迫症的影像学研究进展》、《磁共振波谱在精神影像学中的临床应用》的报告;精神影像学期刊编辑部主任蒋苹博士为在场专家介绍了由龚启勇教授、Keith Maurice Kendrick教授、陆林院士主编的精神影像学领域第一本专业期刊《Psychoradiology》。吴敏教授、陈桃林教授、王淞博士等参与了本次会议的主持工作。
当今时代,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在逐渐降低,精神疾病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重视。本次会议点击量达到7571人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做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相互交流了学科前沿知识,提高了对影像科、精神科及相关科室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深入了解了精神疾病磁共振研究新进展,加强并推动了川黔地区在精神影像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一次非常有有意义的学习。